0  215899  215907  215913  215917  215923  215925  215929  215935  215937  215943  215949  215953  215955  215959  215965  215967  215973  215977  215979  215983  215985  215989  215991  215993  215994  215995  215997  215998  215999  216001  216003  216007  216009  216013  216015  216019  216025  216027  216033  216037  216039  216043  216049  216055  216057  216063  216067  216069  216075  216079  216085  216093  447090 

2、熟练背诵全诗。

试题详情

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试题详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试题详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试题详情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试题详情

《无题》是七年级上半学期的一篇古诗,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以及“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试题详情

9.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试题详情

8.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 

试题详情

7.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                                      

试题详情

6.按提示默写诗句。

(l)重点写思念之深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点写思念之苦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