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897  215905  215911  215915  215921  215923  215927  215933  215935  215941  215947  215951  215953  215957  215963  215965  215971  215975  215977  215981  215983  215987  215989  215991  215992  215993  215995  215996  215997  215999  216001  216005  216007  216011  216013  216017  216023  216025  216031  216035  216037  216041  216047  216053  216055  216061  216065  216067  216073  216077  216083  216091  447090 

17.扁鹊先说“君之疾”,后说“君之病”,如果把这种用法看成是文言文中规律性的东西,那么古文中“疾”和“病”有什么区别?

试题详情

16.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试题详情

15.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

试题详情

14.把课文用“||”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一层: 二层:

三层:

试题详情

13.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 )

A.深恶痛疾 B.积劳成疾 C.大声疾呼 D.手疾眼快

试题详情

12.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试题详情

11.文中几个分号对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有什么作用?

试题详情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0、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

试题详情

9、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为什么?

试题详情

8、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这作为自己的功劳。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看见桓侯时,远远看了一眼转身就跑。

C、桓侯故使人问之。

蔡桓公故意派人去问扁鹊。

D、臣是以无请也。

我因此不再问他的病情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