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657  214665  214671  214675  214681  214683  214687  214693  214695  214701  214707  214711  214713  214717  214723  214725  214731  214735  214737  214741  214743  214747  214749  214751  214752  214753  214755  214756  214757  214759  214761  214765  214767  214771  214773  214777  214783  214785  214791  214795  214797  214801  214807  214813  214815  214821  214825  214827  214833  214837  214843  214851  447090 

4、知己:彼此互相理解而情谊深切的朋友。

之:这里是“到”的意思。

沾巾:眼泪沾湿袖巾。

客路:旅途。

行舟:自己乘坐的船。

潮平:潮水涨满。

乡书:寄往家乡的书信。

问边:到边塞慰问。

左迁:被贬官。

闻道:听人家说。

试题详情

3、羁  泊  残  驱  限  触

试题详情

2、 hóng  luò  sài  zhǐ  hún  péng  dān  yán

试题详情

1、略

试题详情

28、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为什么?

[语言基础知识]

试题详情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试题详情

26、全诗短短四句,由眼前写到对未来欢聚的向往,又用未来剪烛夜话的温馨和欢乐,反衬今夜的   和     ,造成一种回肠荡气的情致,给人一种回环反复之美。

试题详情

25、“巴山夜雨”四字的重复,实际上是意境的深化,第一次是表现诗人        ,第二次是表现诗人            ,体现了诗人切盼回归的心情。

试题详情

24、“问归期”是    问    ,表达了         的感情。

试题详情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3、诗的一、二句写         ,三、四句写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