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585  214593  214599  214603  214609  214611  214615  214621  214623  214629  214635  214639  214641  214645  214651  214653  214659  214663  214665  214669  214671  214675  214677  214679  214680  214681  214683  214684  214685  214687  214689  214693  214695  214699  214701  214705  214711  214713  214719  214723  214725  214729  214735  214741  214743  214749  214753  214755  214761  214765  214771  214779  447090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  )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  ⑤陈涉者,阳城人也(  )

   ⑦今者项庄舞剑(  )        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

试题详情

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④暮寝而思之(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

试题详情

2.对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有求我也 ②是入朝见威王 ③以其无礼晋 ④皆以美徐公 ⑤且贰楚也

⑥能诱讥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⑦燕、赵、魏闻之,皆朝齐 ⑧此所谓战胜朝庭

   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   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②⑥⑧/④/⑦   D.①③⑤⑦/②⑥⑧/④

试题详情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忌(   )    形貌丽(  )   服衣(  )   视之(  )

镜自视(  )  讥于市(  )   年之后(  )   皆于齐(  )

试题详情

14.结合本文所学知识,对文中划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试题详情

13.文章主要运用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试题详情

12.文章主要介绍了对联的哪些知识?请简要概括出来。

试题详情

漫话对联

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那么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悬挂在门上或壁间廊柱上。

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物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民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旧桃换新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美,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话》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的英姿。

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等,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子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对联还有一些特殊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香花,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箱奇珍。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花异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光辉!

11.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试题详情

10、请你自编两副对联。

试题详情

9.“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幅对联的下联是说要珍惜时间,及时奋发。那上一联是什么意思,与下一联有何联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