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749  214757  214763  214767  214773  214775  214779  214785  214787  214793  214799  214803  214805  214809  214815  214817  214823  214827  214829  214833  214835  214839  214841  214843  214844  214845  214847  214848  214849  214851  214853  214857  214859  214863  214865  214869  214875  214877  214883  214887  214889  214893  214899  214905  214907  214913  214917  214919  214925  214929  214935  214943  447090 

1.A  2.B  3.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即“好士”),目光长远,以人为本。(意思对即可)  5.示例:(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  (4)得道。(其出其中一点即可)  6.开放性题目0能围绕文章内容阐述,言之成理即可0示例:同意赵筒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

   [乙文译文]赵简子有两匹白骡,简子特别喜爱它们。一天夜里,任广门邑小吏的阳城胥渠来到简子的门前,叩门申述说:“主君的家臣胥渠病了,医生告诉他说:‘如果弄到白骡的肝吃了,病就能好;如果弄不到,就必死。”’负责通报的人进去禀告赵简子。董安于正在一旁侍奉,恼怒地说:“嘿!胥渠这个家伙!竞算计起我们主君的白骡来了。请允许我去把他杀掉!”简子说:“为使牲畜活命而杀人,不也太不仁义了吗?为救活人命而杀掉牲畜,不正是仁爱的体现吗?”于是呼唤厨师杀掉白骡,取出肝,送给阳城胥渠。过了没多久,赵简子举兵攻狄,广I"1邑的小吏,左队七百人,右队七百人都争先登上城头,并斩获敌方披甲武士的首级。由此看来,君主怎么可以不爱士呢?

试题详情

6.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

                                        

                                         

试题详情

5。甲、乙两个文段,反映了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这种政治思想用我们课内学过的孟子的一句名言(或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试题详情

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试题详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试题详情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D.夜叩门而谒日/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试题详情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丛分人。对日:“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日:“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日:‘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日:“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日:“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l.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  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

民族名。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增加)   B.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同“遍",遍)

   C.夫杀人以活畜(使……存活)   D.人主安能不好士?(爱惜)

试题详情

1.(1)驱车(追赶)  (2)倒下  (3)士(元)气④锐利(饱满)  2.(1)他们的勇气淌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4.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④无沦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

   [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村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选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试题详情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试题详情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中心句

  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