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730  214738  214744  214748  214754  214756  214760  214766  214768  214774  214780  214784  214786  214790  214796  214798  214804  214808  214810  214814  214816  214820  214822  214824  214825  214826  214828  214829  214830  214832  214834  214838  214840  214844  214846  214850  214856  214858  214864  214868  214870  214874  214880  214886  214888  214894  214898  214900  214906  214910  214916  214924  447090 

7.福:赐福,保佑 8.惠:恩惠  徧:同“遍”,遍及,普遍  9.孚:为人所信服10.狱:案件 

试题详情

3.间:参与 焉:呢 4.乃:于是   入:入朝廷  见:拜见 5.安:养  6.弗:不  专:独自专有,独自享受 

试题详情

1.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  2.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鄙:鄙陋,指目光短浅

试题详情

3、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试题详情

年体史书,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

试题详情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试题详情

2、请你谈谈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受?

答:曹刿仔细观察敌情,在充分了解自己实力的前提下充分研究对手的实力和特点,做到知己知彼,作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应沉着、镇静,善于观察分析,制定正确的方法,才能取得胜利。

试题详情

1、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历史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岳飞:是一位精于军事,爱国爱民的杰出的民族英雄,但因自己愚忠而被投降派所陷害。

试题详情

27、曹刿不顾乡人的劝阻,力谏鲁庄公,最终帮助鲁国战胜强齐的行为给我们以哪些人生启示?

答:围绕“心系国家,心系天下”“应有责任感、使命感”来谈即可。

试题详情

26.归纳写作特点。

(1)作者为了突出曹刿的“远谋”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衬托;以“鄙”衬托“远谋”。

(2)课文写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之战“长勺之战”,为何略写作战过程,详写“曹刿论战”?

明确:为了刻画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主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