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773  214781  214787  214791  214797  214799  214803  214809  214811  214817  214823  214827  214829  214833  214839  214841  214847  214851  214853  214857  214859  214863  214865  214867  214868  214869  214871  214872  214873  214875  214877  214881  214883  214887  214889  214893  214899  214901  214907  214911  214913  214917  214923  214929  214931  214937  214941  214943  214949  214953  214959  214967  447090 

  ①又何间焉( ) ②肉食者鄙 ( ) ③牺牲玉帛 ( )

  ④下视其辙 ( ) ⑤登轼而望( ) ⑥望其旗靡 ( )

试题详情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曹刿论战练习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试题详情

2.“理解·积累”题六。

试题详情

1.“理解·积累”题五。

试题详情

3.归纳写作特点。讨论后明确: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试题详情

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试题详情

1.归纳中心思想。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试题详情

4.指导背诵课文2、3段。

试题详情

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

试题详情

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