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8358  268366  268372  268376  268382  268384  268388  268394  268396  268402  268408  268412  268414  268418  268424  268426  268432  268436  268438  268442  268444  268448  268450  268452  268453  268454  268456  268457  268458  268460  268462  268466  268468  268472  268474  268478  268484  268486  268492  268496  268498  268502  268508  268514  268516  268522  268526  268528  268534  268538  268544  268552  447090 

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4             B.5           C.6           D.7

试题详情

6.有5张写有数字的卡片(如图1),它们的背面都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如图2),从中翻开任意一张是数字2的概率是

A.          B.         

C.          D.

试题详情

5.众志成城,抗旱救灾.某小组7名同学积极捐水支援贵州旱区某中学,他们捐水的数额分别是(单位:瓶):50,20,50,30,50,25,35.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50,20          B.50,30       C.50,35       D.35,50

试题详情

4.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1cm和5cm,圆心距为6cm,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内切          B.相交        C.外切       D.外离

试题详情

3.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些小立方块搭成的,则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试题详情

2.国家体育场场“鸟巢”的座席数是91000个,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       B.     C.91      D.

试题详情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的绝对值等于

A.3             B.          C.        D.

试题详情

42.历史选修部分A.(15分)

材料一:我相信藉在中国西北用武而恢复国威,是王安石政策中打动君心的要点,因

为王安石当政曾在西北由中国发动战争数次,其中有数次胜利,一次惨败。为了继续作战,皇帝需要金钱,为了筹款,国家财政制度必须改变。     -----林语堂《苏东坡传》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二:王安石基本上最关心的,是充裕国库,而增加国家财富的意思,也就是提高

政府的税收。王安石看得很清楚,富商与地主正以自由企业方式获利,他不明白政府为什么不应当把他们的利润抢过来而由政府自己经商,自己获利。那结论是可想象而知的。他用的名称的确很够新奇,他要用资本削减垄断,叫“钱平”;他要取之于富归之于贫以求均富;他要阻止农民向地主高利贷款。在春耕期间由政府借款予农民,在收割后由农民归还政府,自然是仁善之举。               -----林语堂《苏东坡传》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其目的。(9分)

B.(15分)

材料一:“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等

任何区别”; “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任何人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残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

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0年《中国人权五十年》

⑴以史实说明促成材料一颁布的历史因素有哪些。(6分)

⑵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中、西方所关注的人权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1989年以后中美关于人权问题冲突不断升级。试分析其原因和实质?(5分)

C.(15分)

材料一:1912年在海军部的丘吉尔说,“英国从来不缺海员,因为英国的儿童受到热

爱海洋的教育,有当海军的思想准备。”他强调,“英国海军是一支无比强大的防御力量。它直接关系到英国本身的生死存亡。而德国海军,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德国人是一种奢侈。”                                                                                           

                             --《丘吉尔回忆录》

材料二: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丘吉尔的心情却十分忧郁,后来写道:“当

时,我有两种心情:一方面我害怕未来;另一方面我想帮助被打垮的敌人。”丘吉尔认为,英国的敌人虽被打败,但是,“目标尚未达到,其他敌人依然存在,在胜利者中间,有一股阻碍公正解决世界问题的新生力量,正在争权夺利。”     --《丘吉尔回忆录》

材料三:1941年6月22日晚9时,丘吉尔在广播中说:“在过去的25年中,没有一

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正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        -- 《丘吉尔回忆录》

(1)材料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主要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敌人”是指谁?“阻碍公正解决世界问题的新生力量”又是指谁? (4分)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英德关系变化的原因。(8分)

命题、校对:地理:崔亚利、李永双、辛  辉、夏  勇

                政治:马洪明、杨  颖、邓丽平、秦  钊

                历史:宋长友、薛  剑、梁  勇、白巨峰、史淑艳

吉林市普通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