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641  214649  214655  214659  214665  214667  214671  214677  214679  214685  214691  214695  214697  214701  214707  214709  214715  214719  214721  214725  214727  214731  214733  214735  214736  214737  214739  214740  214741  214743  214745  214749  214751  214755  214757  214761  214767  214769  214775  214779  214781  214785  214791  214797  214799  214805  214809  214811  214817  214821  214827  214835  447090 

1.在这篇传记文学中,记录了两支队伍到南极探险的伟大壮举。这两支队伍分别是由谁带领的?哪个国家的?其结局如何?

  ①   

  ②

试题详情

22、下列每个成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把它们一一找出并改正在括号内。

搬门弄斧( ) 别出新裁( )

弱不经风( ) 走头无路( )

语无轮次( ) 无礼取闹( )

试题详情

21.下面四副对联,写的分别是谁?从下面一组作家中选出四位与之相对应。

A.杜甫 B.白居易 C.诸葛亮

D.司马迁 E、吴承恩 F.蒲松龄

⑴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⑵写妖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⑶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

⑷枫叶四泣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山别离情。( )

试题详情

20、每课一图:《溺爱》这幅画给你怎样的启示?

试题详情

(二)

小丑

[俄罗斯]屠格涅夫

世间曾有一个小丑。

他长时间都过着很快乐的生活;但渐渐地有些流言传到他的耳里,说他到处被公认是个极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

小丑窘住了,开始忧郁地想:怎样才能制止那些讨厌的流言呢?

一个突然的想法,终于使他愚蠢的脑袋瓜开了窍……于是,他一点也不拖延,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行。

他在街上碰见一个熟人--接着,那熟人夸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这位色彩画家早已经不行了--您还不知道这个吗?我真没想到您会这样……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熟人感到吃惊,并立即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多么好的书啊!”另一个熟人告诉他说。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你怎么不害羞?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大家早已不看这本书了。您还不知道这个?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于是,这个熟人也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我的朋友某君真是非常好的人啊!”第三个熟人告诉小丑说。“他真正是个高尚的人!”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某君明明是个下流东西!他抢过所有亲戚的东西。谁还不知道这个人呢?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第三个熟人同样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并且不再同那个朋友来往。总之,人们在小丑面前无论赞扬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儿地驳斥。

只是有时候,他还以责备的口气补充说道:

“你至今还相信权威吗?”

“一个坏透顶的人,一个好毒辣的家伙!”他的熟人们开始谈起小丑了。“不过,他的脑袋瓜多么不简单!”

“他的舌头也不简单!”另一些人又补充道。“哦,他简直是个天才!”

末了,一家报纸的出版人,请小丑到他那儿去主持一个评论专栏。

于是,小丑开始批判一切事和一切人,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手法和自己的趾高气扬的神态。

现在,他--一个曾经大喊大叫反对权威的人--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权威了,而年轻人正在崇拜他,而且害怕他。

他们,可怜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虽然一般地说,不应该崇拜……可是,在这儿,你试试不再崇拜吧--你就将是个落后的人啦!

在胆小的人们中间,小丑们是能很好地生活的。

13.文中的“小丑”开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来又成了什么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4.文中写“小丑”对三个“熟人”说话时都是“提高声音说道”,小丑为什么要“提高”声音?

15.为什么人们一听到小丑的说法就感到吃惊?

16.人们宁可相信小丑的说法,也不相信自己的认识,这说明了什么?

17.小丑对权威的态度是否可取?你认为应当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

18.谈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9.你认为作者对“小丑”的态度是怎样的?

试题详情

(一)

洗澡

老何下班回家,迈着比肋下的公文包更为沉重的步子,走在拥挤的人群里。老何眼前晃动着的是一张张都市的疲惫的脸。老何想,我的脸被别人觑见时大约也正是这番可怜模样的吧。这么一想,老何便觉得生活怪累的,而且怪没意思的。遇到红灯,所有的脚都停下来;然后绿灯,所有的脚又都匆匆走动。累也好,没意思也好,总而言之是这般的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就是都市里的人必须每天面对的。而“必须”,老何想,多么叫人无可奈何啊。

老何拐过一个路口,拐进一条僻静的老街,为的是把甚嚣尘上的喧闹和芜乱杂沓的人影甩在身后。经过一个门前爬满了常春藤的旧式院子,老何听到里头有人在弹钢琴,弹得非常好,非常悦耳,也非常柔和明丽。这琴声使老何想到春天的原野、山间的绿树、明净的溪涧和婉转的鸟啼。老何就站住了。老何感到了自然和生命的美丽的呼吸与盎然的诗意。

此后,老何每天下班,都要从这条静静的老街过,而且每天都驻足在那被常春藤缠绕的旧式小院前,凝神屏息,让那如水的琴声淙淙地流过蒙尘的心野。

有一天,正好老何的老婆同志也从这儿路过,远远看见老何呆呆地站在那里,就大声唤他:“好哇,难怪你每天下班都回得那么迟嘛,原来你是站在这个鬼地方泡时间啊。--还不赶快给我回家去!今天的这餐晚饭你躲不脱啦!”

路上,老何的老婆问老何:“站在那个鬼地方你到底千什么呀,唔?”

老何想了想,答曰:“洗澡。”

老婆同志圆睁了眼睛。说:“你说什么,唔?洗澡?那个鬼地方有个澡堂子么,唔?”

9.本文开头写了下班回家的老何的内心独白,其中写道:“遇到红灯,所有的脚都停下来;然后绿灯,所有的脚又都匆匆走动。”请谈谈你对这句话深层含义的理解。

10.“此后,老何每天下班,都要从这条静静的老街过”,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11.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写法,试举一例说明其好处。

12.将文题“洗澡”改为“听琴”好不好,为什么?

试题详情

8、两面国的人依据什么变换脸面?

试题详情

7、分别概括选文两段的意思。

试题详情

6、摘出两面国人不同神态的句子。

试题详情

5、你在现实中见过类似“两面国”中的人吗?你怎样看待这样的人?

读选文,回答问题:

多九公回船,腿脚甚痛,只得服药歇息。不知不觉,睡了一觉,及至睡醒,疼痛已止,足疾竟自平复,心中着实畅快。正在前舱同徐承志闲谈,只见唐、林二人回来,因问道:“这两面国是何风景?--为何唐兄忽穿林兄衣帽,林兄又穿唐兄衣帽?这是何意?”唐敖道:“我们别了九公,又走十余里,才有人烟。原要看看两面是何形状,谁知他们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却把那面藏了,因此并未看见两面。小弟上去问问风俗,彼此一经交谈,他们那种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令人不觉可爱可亲,与别处迥不相同。”林之洋道:“他同妹夫说笑,俺也随口问他两句。他掉转头来,把俺上下一望,陡然变了样子:脸上冷冷的,笑容也收了,谦恭也免了。停了半晌,他才答俺半句。”多九公道:“说话只有一句、两句,怎么叫做半句?”林之洋道:“他的说话虽是一句,因他无情无绪,半吞半吐,及至到俺耳中,却只半句。俺因他们个个把俺冷淡,后来走开,俺同妹夫商量,俺们彼此换了衣服,看他可还冷淡。登时俺就穿起绸衫,妹夫穿了布衫,又去找他闲话。那知他们忽又同俺谦恭,却把妹夫冷淡起来。”多九公叹道:“原来所谓两面,却是如此!”

唐敖道:“岂但如此!后来舅兄又同一人说话,小弟暗暗走到此人身后,悄悄把他浩然巾揭起。不意里面藏着一张恶脸,鼠眼鹰鼻,满面横肉。他见了小弟,把扫帚眉一皱,血盆口一张,伸出一条长舌,喷出一股毒气,霎时阴风惨惨,黑雾漫漫,小弟一见,不觉大叫一声:‘吓杀我了!’再向对面一望,谁知舅兄却跪在地下。”多九公道:“唐兄吓的喊叫也罢了,林兄忽然跪下,这却为何?”林之洋道:“俺同这人正在说笑,妹夫猛然揭起浩然巾,识破他的行藏,登时他就露出本相,把好好一张脸变成青面獠牙,伸出一条长舌,犹如一把钢刀,忽隐忽现。俺怕他暗处杀人,心中一吓,不因不由腿就软了,望着他磕了几个头,这才逃回。九公!你道这事可怪?”多九公道:“诸如此类,也是世间难免之事,何足为怪!老夫痴长几岁,却经历不少。揆其所以,大约二位语不择人,失于检点,以致如此,幸而知觉尚早,未遭其害。此后择人而语,诸凡留神,可免此患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