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724  214732  214738  214742  214748  214750  214754  214760  214762  214768  214774  214778  214780  214784  214790  214792  214798  214802  214804  214808  214810  214814  214816  214818  214819  214820  214822  214823  214824  214826  214828  214832  214834  214838  214840  214844  214850  214852  214858  214862  214864  214868  214874  214880  214882  214888  214892  214894  214900  214904  214910  214918  447090 

1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等

试题详情

10.曹刿认为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即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也就是文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的译文是:“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这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其实与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人和”是一个意思即:希望统治者能够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试题详情

9、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有: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试题详情

8、文章详略得当。文章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从而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能,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

试题详情

7、“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而鲁庄公的“鄙”又自始自终衬托曹刿的“远谋”。

试题详情

6、《曹刿论战》一文的中心是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试题详情

5、《曹刿论战》各部分之间注意过渡和照应,文章结构严谨、周密

试题详情

4、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试题详情

3、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试题详情

1、《曹刿论战》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或以长勺之战的过程为线索,反映了鲁庄公政治上的昏庸无能(这表现在他轻信近臣的拥护,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和军事上的急躁轻进(不察敌情就想“鼓之”“逐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