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683  214691  214697  214701  214707  214709  214713  214719  214721  214727  214733  214737  214739  214743  214749  214751  214757  214761  214763  214767  214769  214773  214775  214777  214778  214779  214781  214782  214783  214785  214787  214791  214793  214797  214799  214803  214809  214811  214817  214821  214823  214827  214833  214839  214841  214847  214851  214853  214859  214863  214869  214877  447090 

2、本文的论点是:                  

试题详情

1、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岂惟“自视欿”哉?  则何时而乐耶?。  

B、人有言。   人过。

C、人无尽益也。 汝心之不可彻。  

D、未有学而不于问者也。 绝世之

试题详情

2、诱思探究思维激活。

人有恒言,曰:学问。未有学而不资于问者也。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人非人不济(有益,成功),马非马不走。绝世之资,必不如专门之夙(平时,素常)习也;独得之见,必不如众议之参同也。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合四十九人之智,胜于尧、禹。岂惟“自视欿(kǎn,不自满)然”哉?道固无尽臧,人固无尽益也。是以鹿鸣而相呼,伐木同声而求友。

                  (选自《古微堂集》)

试题详情

4、从这个小故事中,你领悟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D  2、C  3、假如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成了黑的,难道你能不觉得奇怪吗?  4、凡遇是非,切莫忙于责人,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或:任何事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辨别其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本质。

解析:此文言文段是已学过的课文《列子》中的《杨布击狗》,属课内段。第1题考查的是辨别有无通假字,第2题检查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第3题是常见的译句子,第4题整体感悟语段,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温馨提示] 文言文的考查,经常出现辨别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情况,掌握难度较大,需要在学习中注意积累。

试题详情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译:                 

试题详情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素衣而出(穿) B天 (下雨) C无扑矣(孩子)  D子亦是也(好像)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衣缁衣而反   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虚所卖之   D、予默然无以应

试题详情

2003.宁波)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杨朱:人名。②缁:黑色。      

试题详情

1、中考经典思维激活。

试题详情

2、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文章首先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接着就该行动起来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经过讨论,商量了办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突出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一个仅有300字的故事里,将较多的矛盾集中来写,足见情节安排的巧妙,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

 [典例精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