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777  214785  214791  214795  214801  214803  214807  214813  214815  214821  214827  214831  214833  214837  214843  214845  214851  214855  214857  214861  214863  214867  214869  214871  214872  214873  214875  214876  214877  214879  214881  214885  214887  214891  214893  214897  214903  214905  214911  214915  214917  214921  214927  214933  214935  214941  214945  214947  214953  214957  214963  214971  447090 

曹                 小大之狱:取信于民

论                 战于长勺:反攻阵地

战    (略)二、战中--参战   齐人三鼓:反攻时机

试题详情

                  衣食所安:民弗从也

试题详情

(五)分析第三段:

1、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曹刿对作战的经过做总结。

2、总结了哪几方面内容?就反击、追击的时机做了解释。

3、为什么他仅就如何选择反击和追击的时机作了议论?你认为他对这次战斗的总结全面吗?

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反击进攻和追击敌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的对庄公做了解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呼应,发展自然。

不够全面 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除曹刿总结的两方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还选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等。

试题详情

(四)串讲第三段: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战胜,鲁庄公询问曹刿这样做的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曹刿答道:“作战,是靠勇气的。”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消失了。

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的是在此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试题详情

(三)分析第二段:

1、在这一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1)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

2)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2、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俩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可以用上文那两个词来验证?

鲁庄公“鄙”(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有诱敌、埋伏之事。)

曹刿“远谋”(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

试题详情

(二)串讲第二段: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

战于长勺。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公将鼓之。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人三鼓。齐军擂过三通战鼓。

刿曰:“可矣。”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公将驰之。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

刿曰:“未可。”曹刿说:“还不行。”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然后)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退去的情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遂逐齐师。于是追击齐军。

试题详情

(一)分析第一段:

1、第一节,主要讲述什么内容?

主要是写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及和鲁庄公的对话。

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①齐师伐我,公将战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齐师伐我”的“师”的意思是“军队”,同样含意的成语有:

师出有名 班师回朝

4、 从鲁庄公的前两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哪里?由此可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他把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这正显示出他的“鄙”;未能“远谋”。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反映曹刿对统治者的鄙视,又显示出曹刿的自信和深谋远虑。

6、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8、“战则请从”这一句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对于文章的结构它又起了什么作用?

从这话中,可以表现出曹刿他自动请战的热忱,而且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

试题详情

1、三分钟说话练习。

2、导入:师: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试题详情

3、了解曹刿关于战争取胜的论述及其指挥作战的才智。

试题详情

2、初步学习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