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728  214736  214742  214746  214752  214754  214758  214764  214766  214772  214778  214782  214784  214788  214794  214796  214802  214806  214808  214812  214814  214818  214820  214822  214823  214824  214826  214827  214828  214830  214832  214836  214838  214842  214844  214848  214854  214856  214862  214866  214868  214872  214878  214884  214886  214892  214896  214898  214904  214908  214914  214922  447090 

10、    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答: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

试题详情

9、  本文的详略安排写作手法上有何特色?

答: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论战。如第一段中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详细具体地表现他“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再如第三段论战胜的原因,把他的作战必须依靠士气、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来。这两段文字,充分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等,略写或不写。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试题详情

8、  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答: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

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

1)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

2 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两点是“天时”因素。

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试题详情

7、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答:1)战前三问。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试题详情

6、  “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

答:1)  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2)“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罔然进军。

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试题详情

5、  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答: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旗靡,故逐之。”

试题详情

4、  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答:因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试题详情

3、  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的对话有几问几答?

答:共三问三答。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试题详情

1、  第一段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曹刿“请见”的原因。

试题详情

36、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