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44  752  758  762  768  770  774  780  782  788  794  798  800  804  810  812  818  822  824  828  830  834  836  838  839  840  842  843  844  846  848  852  854  858  860  864  870  872  878  882  884  888  894  900  902  908  912  914  920  924  930  938  3002 

莆田一中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一     地理必修Ⅰ

命题人:丁珍珠   审核人:郑瑞金  龚宣渤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7页,第Ⅱ卷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代号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单项选择题 共75分)

(本大题共50小题,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选对得1.5分,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能正确标注图1中天体系统的名称的是

A.①太阳系

  B.②银河系

  C.③总星系

  D.③地月系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性主要是指  

A.地球上有生命          B.地球上有大气

C.地球上有液态水         D.地表有固体硬壳

3.下列说法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①河流在一岸冲刷严重,另一岸淤积严重

  ②夏季午后暴雨的形成

  ③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④煤、石油等能源的形成

  ⑤热带雨林植物茂密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4、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A、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干扰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右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5~6题。

5.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6.图中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读右图,回答7―8题

7.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8.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A.丁一甲段      B.甲一乙段   C.乙~丙段      D.丙一丁段

9.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下列四幅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11.读图6,日期相同的太阳光照图是                             

图6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13.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东经120°地方时        D.北京(116°E)的地方时

14.某飞机3月8日下午3时从上海直飞洛杉矶(西八区),到达时当地时间3月8日上午10时,该飞机的飞行时间为                                      

    A.19时           B.11时           C.8时            D.15时

15.若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则北京时间为10月1日

A.24点        B.20点        C.12点        D.8点

读图7,6月22日光照图,回答16-17题

16.A点位于B点的方位是                                      

   A.西南方          B.西北方          C. 东南方       D.东北方

图7

A.17点            B.5点            C.1点        D.13点  

 

图8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答18?19题

     

图8

 

18.此河流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19.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20.在晨昏线上

A.时刻为0点               B.时刻必然是6点或18点

C.太阳高度角等于0°        D.看不到太阳

21.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4小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应是

A.5时      B.7时      C.19时      D.21时

22.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23.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白昼最长不出现在同一天的地方是

A. 23°26'N             B. 66°34'N              C. 10°S       D. 30°S

24.甲地(36°N,128°E)与乙地(36°S、128°E)相比

A.自转角速度不同而线速度相同   B.地方时不同,日出时间相同

C.月份不同,季节相同           D.正午太阳高度可相同也可不同

25.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26.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中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赤道以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赤道以北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D.赤道以北地区

27.下图中数字为甲、乙、丙、丁四地6月22日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就纬度位置而言

A.甲地可能在北半球也可能在南半球

B.丙地纬度肯定高于乙地

C.乙地地球自转线速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甲地

D.丁地肯定在寒带范围内

28.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图示斜线部分表示7月7日,非斜线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29-31题。

29.此时北京时间是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6时

30.有关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正确的是

A.C>B>A     B.A>B>C       C.B>A>C    D.B>C>A

31.有关A、B、C三点昼长状况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B>A       C.B>A>C     D.B>C>A

下图是我国西藏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未考虑海拔等因素)。据此回答32~33题。

32.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A.30°N,90°E B.16°52′N,105°E   C.23°26′N,120°E   D.36°52′N,150°E

33.此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北京时间

A.12:00               B.13:00        C.14:00            D.16:00

 

34.该地位于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35.该地的经度是

    A.70°E    B.30°W

    C.90°E    D.150°E

36.北温带许多国家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一般将夏季定为

A.4、5、6三个月   B.5、6、7三个月    C.6、7、8三个月   D.7、8、9三个月

37.利用可控震源人工激发地震波是进行石油勘探的一种主要方式。我国塔里木、胜利油田等均是用此方法找到的。下图所示四幅地震波模拟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   

 

38.在图15中的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一幅是                       

图15

图16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39―42题。

39.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

       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     B.②     C.③       D.④

40.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A.①               B.②           C.④             D.⑤

41.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

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                                              

A.①             B.②             C.③             D.④

42.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

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A.①             B.②                 C.④             D.⑤

 

43.下列关于气压、高度和温度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同一气压柱上,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高

       ③在同一高度上,气温低,气压低

       ④风总是由高压的地区吹向低压的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4.读下图“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画法正确的是                        

 

 

 

 

 

45.右图中各点的大气运动和气压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上空的空气运动方向向下           

       B.B点气压大于D点的气压

       C.近地面大气由A点流向C点              

       D.A、B、C、D四个点中C的气压最高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46~47题。

46.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       C.甲>乙>丙>丁     D.乙>甲>丙>丁

47.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甲→乙→丁→丙→甲                     

B.丁→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甲→丙→丁→乙

 

 

 

 

 

 

 

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48?50题。

48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                  D. ③或④

49.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 ③或④              B. ②或⑧                  C. ③或⑦                  D. ⑥或⑦

50 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第Ⅱ卷(综合题 共25分)

(1)此图表示的时间是         日前后,

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图中B、C、D三

地白昼最长的是        

(2)此时北极圈内出现      (极昼或极夜)

现象,南半球正值      季。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与赤道相同的纬线

       

(4)D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E点地方时      

(5)这一天,B地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52.读二分二至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且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时,地球运行至       ________位置,北半球的节气为            

(2)地球运行一周叫一个        年。

(3)当地球运行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              纬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发生极夜现象,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4)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北京的昼长比广州更     (长或短),正午太阳高度比广州更    ________(大或小)。

53.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_(上升或下沉);冷却的是__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上升或下沉)。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试题详情

莆田一中2008―2009学年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一     历史必修Ⅰ

     命题人:张丽英     审核人:朱成武 尹立华 鲁恒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友情提示:本卷共有44题。1-4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41-44为综合题,共40分。请认真阅读材料并依据提示答题。

试题详情

第24课  宗教起源

闵行中学  伍蒙兰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始宗教产生的时间、原因、主要的形式、特征;了解古代宗教发展的原因及其特征,包括一神教的出现和世界性宗教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尚书》相关内容及纳尔迈岩板的研究,了解原始宗教形式反映的内容和原始人群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初步掌握从文字、图表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尼安德特人遗址资料的讲解,了解祖先崇拜基于灵魂不灭的信念,初步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立足与历史信息与材料,进行假设的历史逻辑;通过对出示的印加人劳作图、阿根廷、乌拉圭国旗及有关古埃及神庙祭司的视频、《圣经》十诫的原文,使学生了解人类思维的发展,促成一神教的诞生,进一步掌握从文字、图表、多媒体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的列表练习,了解世界性宗教诞生的主要条件,使学生掌握运用图表的归类方式整理历史信息。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和历史现象,其产生缘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其发展缘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重点与难点]

重点: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

难点: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

说明:

1.就事物的发展过程而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为重要。因此,宗教产生的原因为本课重点。

2.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辨证关系。这一观点以往教材较少涉及,学生对之也较难理解,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从有关人类诞生的中外神话故事导入新课。出示两幅图:《女娲抟土人》、《创世纪》,提问:以上两幅图,表现什么主题?人类与神灵之间的关系果真如此吗?

以两幅神灵创造人类的图片为题材,引发学生对人与神之间关系的思考。旨在以学生熟悉的、形象生动的信息为背景,为学习抽象的新知识做准备。

2.讲授“原始宗教之自然崇拜”。出示资料:《礼日》宾日于东,饯日于西。――《尚书》提问:文言句为何意?说明古人崇拜什么?古人为什么要崇拜太阳?除此以外是否还有其它自然崇拜对象?自然崇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通过对中国先民太阳崇拜的分析,说明自然崇拜是人类原始宗教最古老的一种崇拜形式。让学生理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对于许多自然现象,他们还无法解释,因此相信自然现象都有神灵操纵,并降祸福于人类。对于自然现象进行礼拜和献祭,可以趋利避害,由此产生自然崇拜。

3.讲授“原始宗教之图腾崇拜”。出示《纳而迈岩板》图。提问:鹰抓住蛇的图案与埃及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征服有怎样的关系?

人们认为某种特殊的动物或植物与自己有着特殊的关系,因而产生敬畏之情,并以此作为本部落的象征。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中外形形色色的图腾原形,无一例外的来自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生态环境。

4.讲授“原始宗教之祖先崇拜”。出示有关尼安德特人考古发掘材料。提问:设想:如果你是考古队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

原始人认为祖先不死的灵魂会在冥冥之中对后世子孙产生影响。可见,原始宗教信仰建立在灵魂不死的观念之上。讲解这部分时,可以着重培养学生假说的历史逻辑,从而形成立足于历史信息与材料的推论。

过渡:原始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决定了原始宗教形成的过程。原始人崇拜自然之神实质上是对自然力的直接崇拜。原始人崇拜鬼魂实质上是崇拜由人的自然本质而产生的活动能力,这就决定了原始宗教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宗教也在不断以新的形式发展着,这就是古代宗教。

5.讲授“古代宗教从多神到主神”。出示印加帝国和古埃及的史料。在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不断扩张其信仰的同时,被征服地区的原始宗教崇拜神灵将被置于何地?想象:如果你是印加王,你会怎么做?

法老为何大规模建筑太阳神庙? 神庙的祭司是做什么的?法老为何大力扶持祭司集团?

(1)引导学生在了解,印加帝国的扩张给其统治疆域内的民众带来了宗教信仰上从多神崇拜到主神崇拜的变化。

(2)法老要民众相信自己与太阳神的密切关系,用以加强对国家的统治,这些都需要祭司集团的帮助。复杂的社会分工的出现,使神庙祭司成为一种专职人员。他们受惠于统治者,并且秉承统治者的意志,完备着宗教思想、规范着宗教活动、严密着宗教组织。这一切都为宗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6.讲授“古代宗教之从主神到唯一主神”。出示《圣经》有关原文。《出埃及》翻译;提问: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是什么?

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人类最初感性、直观和幻想的有神观念逐步变化。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宗教观念的幻想逐渐脱离现实生活的局限,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诸神灵职能的兼并。

7.讲授“世界性宗教”。出示世界三大宗教对比表格。完成填表。提问:哪些宗教属于一神教?

世界性宗教的诞生得益于人类活动区域扩大和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宗教本身的改革或强盛帝国的扩张,最终促成了世界性宗教的发展。

8.小论坛: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话: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9.小结与练习。某宗教学家说过:“宗教是人建立神圣世界的活动”。人类文明的各个部分,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世界是人的世界,要理解世界,就要理解人,要理解人,就必须考察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宗教。所以,宗教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了解人类文明的一扇窗。

[资料附录]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早期智人中,发现化石最早、最丰富的是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分布很广,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和中东的部分地区都曾有尼安德特人在活动。在欧洲一处遗址中有惊人发现:洞穴中的尼人头骨化石碎裂严重,颅骨内壁有明显刮擦痕迹,四散于地面。此外,古生物专家研究发现,洞外的植被在尼人生活的年代是相当丰富的。

材料四:

                              

 

 

 

 

 

 

 

 

材料五:

I am the LORD your God,who brought you out of the land of Egypt of the house of slavery; you shall have no other gods before me.

                       ――The Ten Commandments

 

[板书设计]

形式

特征

结论

 

原始宗教

(旧石器时代)

产生于灵魂不死观念强化基础上

 

 

 

 

 

[训练设计]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问题:

1.图一和图二是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青铜太阳轮与青铜神树,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有何依据?

当时的三星堆先民已开始有原始宗教崇拜,如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最古老的一种崇拜形式。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形形色色的图腾原形,无一例外的来自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生态环境。人们认为某种特殊的动物或植物与自己有着特殊的关系,因而产生敬畏之情,并以此作为本部落的象征。

2.图三是三星堆出土的宽耳纵目青铜面具。东晋时,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一书中说:“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结合图文资料,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理由何在?

三星堆遗址发掘结果,说明当时已有祖先崇拜。史料说明三星堆古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大眼的神,故将青铜像铸成如此模样加以崇拜。

3.图四是三星堆出土的人面鸟身青铜像。三星堆青铜器群中有鸟、鹰、鱼、龙、蛇、虎、鸡、牛、羊等等,其中以鸟的图腾数量最多,地位最显著,形态最丰富。在出土的一柄“金杖”上面,出现以鱼和鸟组成的四组规整标准的徽记。你认为三星堆先人为什么要铸造人面鸟身青铜像?

他们以鸟作为图腾,并以此作为本部落的标志。

4.根据以上图文资料,你是否能推测三星堆先民处于什么社会发展阶段?推测的依据何在?

 

[课件]

见附件。

 

 

试题详情

安徽省宿州市2009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阅读题共66分,第II卷为表达题共84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答案一律答在答题卷规定区域,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共66分)

 

试题详情

遵义四中200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命题人:袁世伟   李上子   李海波

审题人:陈明海   万  华   何建亚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C  12,N   14,O  16,S   32。  

试题详情

 2009年高考阅读理解分析指导(六)

考点六 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已知信息作出合理推断或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常见的推理判断题的提问方式有:

1. It can be inferred / concluded from the text that _____.

2. 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_____.

3. For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 conclude that _____.

4. We may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_____.

5. It is implied in the passage that _____.

6. This text is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 _____.

现以2008年全国卷II B篇分析如下:

The Queen’s English is now sounding less upperclass, a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Queen’s Christmas broadcasts has found.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each of her messages to the Commonwealth countries since 1952 to find out the change in her pronunciation from the noble Upper Received to the Standard Received.

Jonathan Harrington, a professor at Germany’s University of Munich, wanted to discover whether accent (口音) changes recorded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 would take place within one person. “As far as I know, there just is nobody else for whom there is this sort of broadcast records,” he said.

He said the noble way of pronouncing vowels (元音) had gradually lost ground as the noble upperclass accent over the past years. “Her accent sounds slightly less noble than it did 50 years ago. But these are very, very small and slow changes that we don’t notice from year to year.”

“We may be able to relate it to changes in the social classes,” he told The Daily Telegraph, a British newspaper. “In 1952 she would have been heard saying ‘thet men in the bleck het’. Now it would be ‘that man in the black hat’. Similarly, she would have spoken of ‘the citay’and ‘dutay’, rather than‘cite’and‘dutee’, and ‘hame’ rather than ‘home’. In the 1950s she would have been ‘lorst’, but by the 1970s ‘lost’.”

The Queen’s broadcast is a personal message to the Commonwealth countries. Each Christmas, the 10-minute broadcast is put on TV at 3 pm in Britain as many families are recovering from their traditional turkey lunch. (传统火鸡午餐).

The results were published (发表) in the Journal of Phonetics.

47. We may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the Journal of Phonetics is a magazine on _____.

A. speech sounds    B. Christmas customs   C. TV broadcasting   D. personal messages

【解析】

A。此题属推理判断题。文中提到“thet men in the bleck het”实则为“that man in the black hat”;将“home”说成“hame”;将“lost”说成“lorst”, 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onetics。由 此推断该杂志为语音学研究杂志。 解答此类题切忌妄自猜测,要善于剖析文中 事件间的因果、时间先后等逻辑关系,并依此作出合理的推理判断。

 

考点八 逻辑排序题

逻辑排序题是指要求考生根据所读材料对若干个事实按一定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组合的试题。此类试题可归属于细节理解和逻辑推理题, 多出现在记叙文材料的阅读理解中。现以2006年浙江卷A篇为例说明如下:

Fat and shy, Ben Saunders was the last kid in his class picked for any sports team. “Football, tennis, cricket―anything with a round ball, I was useless,” he says now with a laugh. But back then he was the one always made fun of in school gym classes in Devonshire, England.

It was a mountain bike he received for his 15th birthday that changed him. At first he went biking alone in a nearby forest. Then he began to ride the bike along with a runner friend. Gradually, Saunders set up his mind on building up his body, increasing his speed and strength. At the age of 18, he ran his first marathon.

The following year he met John Ridgway and was hired as an instructor at Ridgway’s school of adventure in Scotland, where he learnt about Ridgway’s cold-water exploits. Greatly interested, Saunders read all he could about North Pole explorers and adventures, then decided that this would be his future.

In 2001, after becoming a skillful skier, Saunders started his first long-distance expedition towards the North Pole. It took unbelievable energy. He suffered frostbite, ran into a polar bear and pushed his body to the limit, pulling his supply-loaded sled up and over rocky ice.

Saunders has since become the youngest person to ski alone to the North Pole, and he’s skied more of the North Pole by himself than any other British man. His old playmates would not believe the change. Next October, Saunders, 27, heads south from the coast of Antarctica to the South Pole and back, a 2900-kilometer journey that has never been completed on skis.

4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orrect order of the events that happened to Saunders?

a. He ran his first marathon.

b. He skied alone in the North Pole.

c. He rode his bike in a forest.

d. He planned an adventure to the South Pole.

A. a-c-d-b    B. c-d-a-b    C. a-c-b-d     D. c-a-b-d

解答此类试题可使用“ 比较法” , 即:先比较四个答案的异同,从而找到突破口。通过比较可知,上题只需分辨出a和c的先后顺序即能缩小答案范围。根据第二段内容可知,Saunders到森林中骑车是15岁时,而首次跑马拉松是18岁时,故可排除A和C。接下来只需比较d和a的先后顺序即可得出答案D。

解答此类试题,也可使用“排除法”,即:先找两头―最先发生和最后发生的事情,将不符合要求的选项排除,从而逐步缩小范围,直至得出答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速度。

 

试题详情

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文科基础

 

    本试卷共12页,75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75题,全部是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ec8aac122bd4f6e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右图中能正确反映出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变化情况的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绿色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以满足人们绿色消费为目的的绿色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这说明

A.生产对消费有决定作用

B.生产引起新的消费需求

C.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D.恩格尔系数不断提高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就必须

①保持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不动      ②根除社会差别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强化税收调节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08年下半年,我国数次上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一做法

A.表明我国实行对外贸易保护主义

B.将导致相关出口产业工人的大量失业

C.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进行经济调节

D.有利于大幅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近年来,我国多次出现了食品和药品质量重大安全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5~6题。

最近,www.ks5 u.com我国各级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明显加强了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检测频率和力度。这主要表明我国政府履行

A.经济调节职能        B.市场监管职能

C.社会管理职能        D.公共服务职能

许多食品药品因为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被责令退市。这说明

①国家加快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必须健全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③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④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这是因为

A.民主具有阶级性          B.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C.民主是专政的保障        D.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2008年9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说明

A.国务院坚持科学民主立法,对人民负责

B.宁夏的繁荣稳定是实现西部大发展的关键

C.消除民族差异是我国政府的重要目标

D.我国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围绕“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的主题,就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等全球性议题交换意见、协调立场,展示了亚欧携手应对挑战的决心。这表明

A.美国金融风暴已成为全球问题

B.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C.亚欧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中国在解决全球性议题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汶川大地震,留下了永久的伤痛;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了永恒的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是因为

A.文化既具有丰富的形式,也具有多彩的内容

B.不同民族文化决定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前途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根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就相应增加10.2元。我国有关部门在“2008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提出,将在广东率先实施包括在中小学校推行修学旅游的“国民旅游计划”。广东先行先试“国民旅游计划”有利于

①发挥岭南文化优势,提升旅游的文化品味

②发挥旅游业在广东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③发展旅游文化,确保广东经济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

④推动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广东大众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国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独特性www.ks5 u.comB.稳定性            C.民族性            D.区域性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和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全社会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者。我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②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反对文化霸权

③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

④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将成为今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推测未来 

③有时候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决定着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说明

A.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C.一切物质都是“为我之物”        D.人们掌握科学就能改变规律的客观性

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从即日起接管陷入困境的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一举措刺激亚太股市和欧洲股市8日普遍大涨了3.3%至6%左右,但唯独中国股市大跌2.68%与3.58%。这表明联系具有

A.复杂多样性        B.普遍性        C.不可预测性        D.客观性

下列说法与“爱之深,恨之切”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一寸光阴一寸金    B.“苟日新,日日新”

C.他山之石可攻玉    D.“知其荣,守其辱”

下表是某大学关于是否征收“绿色税收”的调查统计情况。

态    度

占 比

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会支持

46.7%

加点税不会改变生活水平

18.3%

不希望增加消费负担

30.1%

对能否改善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持怀疑态度

39.2%

该调查结果表明

A.由于阶级地位不同,价值判断具有阶级性

B.由于立场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C.知识构成不同,导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截然不同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没有客观统一的标准

就说明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依据最有说服力?

A.古代的传说      B.屈原的作品      C.古籍的记载      D.学者的解释

6ec8aac122bd4f6e右图为著名的峄山石碑,作者用当时统一的标准字体写道:“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这里的“乃今皇帝”是指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我国古代最早的银行雏形是      

A.飞钱    B.柜坊    C.交子    D.票号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主要目的是

A.倡导实业救国              B.解决财政危机

C.抵御经济侵略               D.发展民族工业

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洋布

A.外观漂亮       B.质量过硬        C.引领时尚         D.价格低廉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中国政府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该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大

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A.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B.“大跃进”造成严重环境问题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D.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改革土地所有制            B.改革土地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发展乡镇企业和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A.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B.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加快上海浦东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其主要意图是

A.否认航海家们的贡献      

B.说明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C.说明企业家们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说明在海外扩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家

16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的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为确立“海上的主人”地位,首先是打败了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英国《权利法案》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化工合成材料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结束了二战前世界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世界银行的建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当时这样评价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基于

①新经济政策适合苏俄当时的实际情况

②中国当时推进改革开放的需要

③借鉴新经济政策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需要

④否定斯大林的需要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新经济”一词始见于90年代中期的美国。其核心是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新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推动                 D.传统经济的衰落

利用THEMIS卫星系统所获取的资料,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揭开了极光能量来源之谜。科学家们称,形成神秘而绚丽多彩的极光的能量来源于太阳风。分析并判断下列对太阳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极光的产生是太阳活动引起的,与地球上的四季交替关系密切

B.每11年左右有一个非常活动期,该时出现的极光最为瑰丽壮观

6ec8aac122bd4f6eC.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D.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读我国华北地区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回答38―39题。

当全球昼夜等长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该地进入梅雨季节,阴雨连绵

B.亚马孙河进入枯水期

C.乙村看到日出时间比甲村晚

D.乙村地方时6时整,看到太阳从东方海面上升起

若乙是燃煤火力发电厂,从综合利用的角度规划,在其附近应布局

A.建筑材料厂      B.发电设备厂

C.防火材料厂      D.机器制造厂

 

读“NASA”公布的北冰洋海冰分布卫星资料图,分析回答40―41题。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拍摄时间:2005.9.21           拍摄时间2007.9.16 

与2005年相比,2007年北冰洋的

A.海冰厚度增加                      B.海冰面积缩小

C.冰盖占北极地区的面积比重增加      D.周围陆地面积扩大

导致海冰发生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研究大量搭建基地              B.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C.国际间合作开发极地观光计划        D.大量捕捞海洋生物

冰岛,北大西洋中部的岛国,靠近北极圈,多火山、温泉,被称为“冰与火之岛”。冰岛的产业结构中,渔业占13%,鱼产品加工和炼铝等高耗能工业占20%左右,金融业、商业占50%以上。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中,冰岛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结合所给资料,回答42―44题。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1月的冰岛

A.处在高压控制下    B.阴雨天较多      C.出现极昼      D.昼长夜短

这个“冰与火之岛”

A.是大西洋中部的岛国,终年冰天雪地        B.属海洋性气候,冬冷夏热

C.处在板块生长边界,多火山                D.处在板块消亡边界,多温泉

有关冰岛三大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岛第二产业比重大,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大       

B.冰岛的鱼产品加工业属第一产业

C.冰岛实体经济比重大,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小

D.冰岛以第三产业为主

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它位于广东博罗县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物景观垂直分布变化明显。山顶是灌丛草甸,半山是灌木林和松木林,山下主要是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阔叶混交林

 

三国后期,蜀国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火烧葫芦谷,欲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全部烧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据此回答46―47题。

6ec8aac122bd4f6e“中原”主要在现在的

A.黄河中下游地区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珠江流域

这场大雨

A.是“天意”

B.是冷、暖空气相遇,在暖空气一侧形成的锋面雨

C.是干热气流前进,遇山地阻挡抬升后下降形成的地形雨

D.是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下降,在低压区形成的气旋雨

 

 

材料:“该地区东半部是肥沃的黑土,人们利用机械在广大耕地上耕种,作物以玉米为主,玉米的产量占粮食产量的二分之一以上,和美国著名的玉米带相类似。该地区西半部则是天然草场,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依据材料回答48―49题。

该地区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成都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东北平原

造成该地区东西部土地利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土壤的肥沃程度  C.人口分布疏密程度  D.地形的差异

 

 

根据海峡两岸签署的两岸海运协议、空运协议和通邮协议,于2008年12月15日两岸直接通航、通运和通邮,开启了“一日生活圈”的时代,实现将近60年的“大三通”之梦。为两岸物流搭建起更加高效的通道,两岸经贸将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回答50―51题。

目前台湾高科技企业的制造中心80%都已转移到大陆。吸引台商前往大陆投资设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土地广大    C.原料丰富    D.工资低廉

实现“大三通”之后,对两地经贸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欧美各地赴台湾旅游观光人数将大大增加

B.缩短了交通时间和成本,大陆台资企业收益将明显增加

C.对承接相关业务的海运、航空、港口公司业绩构成长期利好

D.台湾鲜活农产品将更多地进入大陆消费市场

6ec8aac122bd4f6e

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2460美元。读“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关系”图,根据散点分布情况的观测与统计分析的特征,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城市化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相关。

6ec8aac122bd4f6eB.起飞阶段,城市化水平快速增长,但经济产出出现严重的滞后状态。

C.高峰阶段,城市化率与人均GDP高度相关,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我国当前正向这一阶段迈进。

D.后期阶段,城市化率的提高会制约经济发展

右图为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图,最可能代表商业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该城市的环境部门为快捷准确获取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状况和规划城市绿地分布,可借助

A.GPS技术         B.GPS及GIS技术

C.RS及GIS技术    D.GIS技术

 

首位通过实验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胡克     C.伽利略     D.奥斯特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的水平地面向右运动

A.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一定对物体做正功

6ec8aac122bd4f6eB.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有可能对物体做负功

C.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D.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一定不对物体做功

体重约为500N的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从地面登上20m高的楼顶用时100s,他登楼过程的平均功率最接近于

A.10W        B.100W       C.1kW       D.10Kw

如图所示,A、B是两个摩擦传动轮,两轮半径大小关系为RA=2RB,则两轮边缘上的

6ec8aac122bd4f6eA.角速度之比ω : ωB =2:1      B.周期之比TA : TB=1:2

C.转速之比nA : nB=1:2        D.向心加速度之比aA : aB=2:1

 

用两条细线把画框挂在天花板下,下面的四种不同的挂法中细线所受拉力最大的是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秒末的速度为4m/s,从开始到第2秒末物体的位移是

A.4m       B.6m      C.8m      D.16m

将一个物体在空中相同的位置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按右图中所示的三个不同方向先后抛出,空气阻力可忽略,比较物体沿这三个方向抛出后,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A.1最大     B.2最大      C.3最大     D.1、2、3都相同

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破坏庄稼、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以下关于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造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CO2、NO2和SO2

B.对原煤采取脱硫技术是防治酸雨的措施之一

C.用氨水吸收燃煤过程中的废气不仅有利于防治酸雨,而且可制铵态化肥

D.火山爆发、雷电交加都可能形成酸雨

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学习方法,下列分类不合理的是

A.食盐、小苏打、纯碱都属于盐类

B.干馏、分馏、蒸馏都是物理变化

C.干冰、水晶、生石灰都是氧化物

D.醋酸、氯化氢(g)、氢氧化钠都属于电解质

关于乙酸和乙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B.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

C.乙酸和乙醇均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说明两者均显酸性

D.乙酸和乙醇均能以任意比溶于水中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NH3、H2、O2等气体

B.SO2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食品等

C.石油的裂化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产量的重要措施

D.煤的干馏的主要目的是将煤转化为清洁燃料,防止污染大气

下列家庭实验的方法或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食盐中的泥沙:溶解,静置后弃去泥沙,蒸发

B.鉴定加碘盐的真伪:取少量溶于水后加入淀粉溶液

C.区分食盐和小苏打:分别取少量,加入食醋

D.区分食盐和葡萄糖:分别取少量粉末撒向煤气灶的蓝色火焰

下列有关金属化合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MgCl2和 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氨水,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B.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CO2一样多

C.FeO属于碱性氧化物,溶于硝酸生成Fe(NO3)2和水

D.铜器表面的铜绿[Cu2(OH)2CO3]可用盐酸除去

下列有关营养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均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B.葡萄糖、植物油、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C.我国居民多为酸性体质,不宜食用草莓、柠檬等酸性食物

D.食用铁强化酱油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铁

6ec8aac122bd4f6e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3中含有光合色素

B.图中5能产生ATP

C.光合作用发生在结构1中

D.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4的体积比原来变大

对细胞呼吸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三个阶段都产生[H]

B.三个阶段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

D.第二阶段产生最多的ATP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结论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都需健那绿染色才能观察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用吡罗红染液将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染色

C.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乙醇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D.“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琼脂块体积越大,NaOH扩散效率越小

癌症的病因与基因突变有关。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是

A.紫外线可破坏DNA结构导致突变,而引起皮肤癌

B.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引起人体细胞基因突变的物质

C.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同时也是致癌因子

D.辐射可诱导DNA的脱氧核糖发生变异导致基因突变

关于生物的遗传与进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杂交实验中,豌豆黄色与绿色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男性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他的外祖父

C.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适合于DNA及RNA的复制、转录及逆转录、翻译等过程

D.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型发生变化的过程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分布不均与光照方向有关

C.番茄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也能促进根的生长

大米草是从英美等国引入我国,用于保护滩涂植物。30多年来,经过人工种植和自然繁殖扩散,大米草在我国100多个县(市)的沿海海滩上疯长成灾,红树林保护区已被遍布海滩的大米草四面包围,导致红树林幼苗无法生长,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米草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

B.大米草的侵入可能会降低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C.红树林原有的群落结构被破坏

D.大米草疯长后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较前有所增加

 

 

 

 

 

 

 

 

 

 

 

 

 

 

 

 

 

 

 

 

 

 

 

 

 

 

 

 

 

 

 

 

2009年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试题详情

 2009年高考阅读理解分析指导(五)

考点五 深层含义理解题

深层含义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透过文章(文字)字面信息推测出其隐含的深层含义”的能力。现以2008年全国卷II A篇分析如下:

There was a story many years ago of a school teacher―Mrs. Thompson. She told the children on the first day that she loved them all the same. But that was a lie. There in the front row was a little boy named Teddy Stoddard. He didn’t play well with the other children and he always needed a bath. She did not like him.

Then Mrs. Thompson got to know that Teddy was actually a very good boy before the death of his mother. Mrs. Thompson was ashamed of herself. She felt even worse when, like all her other students, Teddy brought her a Christmas present too. It was his mother’s perfume (香水).

Teddy said, “Mrs. Thompson, today you smell just like my Mom used to.” After the children left she cried for at least an hour. On that very day, she stopped teaching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 Instead, she began to teach children.

Mrs. Thompson paid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eddy. The boy’s mind seemed to come alive. The more she encouraged him, the faster he improved. By the end of the sixth grade, Teddy had become one of the smartest children in the class.

Six years went by before she got a note from Teddy. He wrote that he had finished high school, third in his class, and she was still the best teacher he ever had in his whole life. He went to college. Mrs. Thompson got two more letters from him with the last one signed, Theodore F. Stoddard, M. D. (医学博士).

The story doesn’t end there. On his wedding day, Dr. Stoddard whispered in Mrs. Thompson’s ear, “Thank you, Mrs. Thompson, for believing in me. You made me feel important and showed me that I could make a difference.”

Mrs. Thompson, with tears in her eyes, whispered back, “Teddy, you have it all wrong. You were the one who taught me that I could make a difference. I didn’t know how to teach until I met you.”

42. What did Mrs. Thompson find out about Teddy?

A. He often told lies.             B. He was good at math.

C. He needed motherly care.       D. He enjoyed playing with others.

44. Why did Teddy thank Mrs. Thompson at his wedding?

A. She had kept in touch with him.

B. She had given him encouragement.

C. She had sent him Christmas presents.

D. She had taught him how to judge people.

42. C。深层含义理解题。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及第三段第一句可知,Teddy需要motherly care (母亲般的爱)。

44. B。深层含义理解题。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Teddy的话和第四段第三句“The more she encouraged him, the faster he improved.”可知B正确。

做好此类试题的要领是:

1. 阅读时要善于挖掘、领会文章的深层含义;

2. 学会通篇理解,而不要孤立地理解某词、某句或某段的含义;

3. 理顺文章前后信息、不同信息间的相互联系,弄清各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和来龙去脉。

考点七 数据演算题

数据演算题考查考生运用文章提供的数据及其相关信息之间的关系来推算所需数据的能力。现以2008年福建卷C篇分析如下:

We have designed all our bank cards to make your life easier.

How to use your NatWest Servicecard

As a Switch card, it lets you pay for all sorts of goods and services, whenever you see the Switch logo. The money comes straight out of your account, so you can spend as much as you like as long as you have enough money (or an agreed overdraft (透支)) to cover it. It is also a cheque guarantee (担保) card for up to the amount shown on the card. And it gives you free access to your money from over 31,000 cash machines across the UK.

How to use your NatWest Cashcard

You can use your Cashcard as a Solo card to pay for goods and services wherever you see the Solo logo. It can also give you access to your account and your cash from over 31,000 cash machines nationwide. You can spend or withdraw (提取) what you have in your account, or as much as your agreed overdraft limit.

Using your card abroad

You can also use your Servicecard and Cashcard when you’re abroad. You can withdraw cash at cash machines and pay for goods and services wherever you see the Cirrus or Maestro logo displayed. We take a commission charge (手续费) of 2.25% of each cash withdrawal you make (up to £4) and a commission charge of 75 pence every time you use Maestro to pay for goods or services. We also apply a foreign-exchange transaction fee of 2.65%.

How to use your NatWest Credit Card

With your credit card you can do the following:

* Pay for goods and services and enjoy up to 56 days’ interest-free credit.

*Pay in over 24 million shops worldwide that display the Maestrocard or Visa logo.

* Collect one AIR MILE for every £20 of spending that appears on your statement (结算单). (This does not include foreign currency or traveler’s cheques bought, interest and other charges.)

65. If you withdraw £200 from a cash machine abroad, you will be charged _____.

A. £4      B. £4.5     C. £5.25      D. £5.3

【解析】A。数据演算题。根据第三则Using your card abroad中第二段关于收费的内容可知,每笔取款的手续费是2.25%,但最高收费为£4。 提取£200的手续费为:£200*2.25%= £4.50, 但最高收费为£4,故选A。

此类题的答题要领:

1. 善于分辨有用信息和干扰(无用)信息,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到所需信息;

2. 不要孤立地看待数字信息,而要理顺其与其它信息之间的关系;

3. 善于比较文中的信息和所给选项的异同。

 

 

 

 

 

 

 

 

 

 

试题详情

第23课  艺术

大同中学  姚军

[教学目标]

1.了解艺术的起源、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了解秦俑、敦煌雕刻艺术的历史概况及其代表作、艺术特征;了解米开朗琪罗、罗丹其人及其代表作。比较中国秦汉时期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从中了解中西方雕刻艺术风格的差异,进而了解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通过剖析艺术作品背后的不同历史背景,了解不同时代社会文化、思想、风尚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2.引导学生从观察艺术品入手,综合该艺术品所处时代、地域、文化等历史因素,理解艺术风格差异背后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发动学生寻找比较的个案,如中西绘画、不同时代的书法艺术、中西建筑等,分析、归纳信息,形成观点,分析艺术与社会、文化、政治、风尚、时代的关系。

3.通过欣赏不同时代、地域的雕刻艺术,激发学生喜爱艺术、欣赏艺术的兴趣;通过欣赏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西方雕塑艺术的美学特点差别。

难点:雕塑艺术与不同社会、文化、政治、风尚、时代的关系

说明:

1.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的差异,会使人类对自然、人生采取不同的态度,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从雕塑艺术这一个案,可管窥中西美学思想迥异之门径,领略东西方艺术的不同魅力,故为本课重点。

2.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注重意境,三国以后的中国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教造像艺术上,这些造像艺术是文化交流的产物;西方雕塑的源头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追求逼真与完美,它经历了从中世纪的“宗教的婢女”到20世纪初“由神殿走向世俗”的流变过程。可见,雕塑艺术是不同社会、文化、政治、风尚、时代的反映,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讲授“艺术的起源”。

(1)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讲授“艺术”的概念。

 

按照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哈维兰的说法,“艺术是人类一种专门行为的产物。它是我们想象力创造性的运用,它有助于我们阐明、理解、欣赏生活。”[1]

(2)引导学生思考艺术的起源。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两方面思考。

艺术在它的萌芽、早期,是带有极大实用性的,拿船工号子来说,现在看来这些号子节奏明朗,很好听,具有纯粹的审美价值,但在航海期间,具有非常实际的作用,能统一行动、鼓舞士气。(另有一例子见材料一)[2]可见最早的艺术与人们的宗教、图腾意识有关,人们在这些活动中无意识地创造了最初的艺术,包括壁画、器皿上的纹样、简单的石雕像等,并且建立了最初对于美的追求。(见材料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逐渐出现了社会分工,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食物的采集与生产,成为创造艺术的工匠,在后,更有专职的艺术家出现,所谓艺术,除了有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外,还形成一定的技术来表现之,两者相得益彰;因此,考察历代艺术可以从中管窥当时的社会生活形态以及文化特征,也可以看到文明的发展程度。

2.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比较中国秦汉时代和古希腊时代的雕塑艺术。

试题详情

          2009届高三复习信息新题压轴卷(一)

                      孝感三中  陈继芳

    学校-------学号―――姓名------得分-------

    本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组成共120分90分钟完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