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871  215879  215885  215889  215895  215897  215901  215907  215909  215915  215921  215925  215927  215931  215937  215939  215945  215949  215951  215955  215957  215961  215963  215965  215966  215967  215969  215970  215971  215973  215975  215979  215981  215985  215987  215991  215997  215999  216005  216009  216011  216015  216021  216027  216029  216035  216039  216041  216047  216051  216057  216065  447090 

(一)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尔》)

子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

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

16、说说下列各句的意思。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7、上文所选各则语录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18、《论语》中的许多精彩的句子现在简化成了成语,你能写出几个来吗?

试题详情

6、信息反馈:

试题详情

4、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试题详情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试题详情

3、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试题详情

2、诵读课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