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907  215915  215921  215925  215931  215933  215937  215943  215945  215951  215957  215961  215963  215967  215973  215975  215981  215985  215987  215991  215993  215997  215999  216001  216002  216003  216005  216006  216007  216009  216011  216015  216017  216021  216023  216027  216033  216035  216041  216045  216047  216051  216057  216063  216065  216071  216075  216077  216083  216087  216093  216101  447090 

7.文体常识

 (1)《有的人》作者是( ),它选自( ),是一首( )诗。

 (2)《论鲁迅》是一篇纪念性的简短的演说式论文,属于( )文范畴。

试题详情

6.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中,作者直接引用了鲁迅的诗句“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2>《有的人》一诗用朴素.精练的语言塑造了典型鲜明的诗歌形象,歌颂了鲁迅的伟大精神。( )

 <3>《有的人》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

 <4>诗歌是同小说.散文.记叙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

试题详情

5.下面标点符号中引号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A.两个都是表示引用B.两个都是表示否定讽刺

 C.依次为表示否定.讽刺D.依次为表示引用.否定讽刺

试题详情

4.结合句意,解释划线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牛马:像牛马那样。

 B.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抬举:抬起往上托。

 C.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别人:指人民大众。

 D.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活:肉体存在。

试题详情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1)疲备不堪( )迫不急待( )

 (2)藏克家( )避峰芒( )

 (3)永往直前( )开僻道路( )

 (4)不曲不挠( )头昏脑涨( )

试题详情

2.按拼音写汉字。

 (1)狂wàng( ) (2)保zhàng( ) (3)坚rèn( )

 (4)zēng( )恨 (5)kuì( )败 (6)yì( )制

试题详情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协( )(2)向( )(3)摧( )

 (4)恶( )(5)腐( )(6)垮( )

试题详情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打开书,今天讲《有的人》。(板书:有的人)请看预习提示第一段,然后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生①:老师讲过,对作家介绍的了解,应从名、时、地、评、作五方面去掌握。预习提示讲了名:即作者臧克家;时:作者出生于1905年;地:作者籍贯山东诸城;评:当代作家、诗人;作:代表作《臧克家诗选》。

师:很好。看来你已经掌握了这一规律。希望同学们以后在了解作家时也要从名、时、地、评、作这五个方面考虑。

师:下面读课文。读时请大家注意前四节出现了八处“有的人”,读后请你们把诗中前四节的八处“有的人”分别改换成具体的某一种人、某一类人。下面按座次朗读课文。

生②:读课文。(一人读完)

师:读得不错!节奏和语气都很好。下面准备两分钟,将文中前四节的八处“有的人”改换成具体的某一种人、某一类人。(众生思考,师巡视)。

师:时间到。你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生③:剥削者活着,

他已经死了;

革命者死了,

他还活着。

(该生依次将八处“有的人”四处换成了“剥削者”,四处换成了“革命者”。)

师:你首先发言,勇气可嘉。大家再发言时请注意把诗中的八处“有的人”分别(加重语气)改成某一种人、某一类人。

生④:被人民憎恶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被人民爱戴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师:很好!你没有用好人、坏人之类笼统的说法,而是用了“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等说法。这样不仅表明了是哪一种人,而且揭示了这种人的内心世界。这样说既具体,又明确,还有深度。

生⑤:

鱼肉人民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造福人民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反动统治者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共产党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沽名钓誉之徒,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大公无私之士,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压迫人民的暴君,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廉洁奉公的公仆,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师:请大家谈一谈,改得怎么样?

生⑥:他改得有深度。像“鱼肉人民的人”,“廉洁奉公的公仆”等说法,不但表明了这样的人是什么人,而且表明了他们在干什么和想什么。

生⑦:我认为他改的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和前面的发言不重复,同样的意思,他换了说法。

生⑧: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像“沽名钓誉之徒”和“大公无私之士”,不但非常简炼,而且句式整齐,两句相对,很有点儿诗的味道。

师:大家谈得很好。我同意你们的看法。他改读的课文除了具有深度之外,正如同学们所指出的那样,和别人的说法不重复,这是个很大的优点。怎样才能和别人的说法不重复呢?这就是思考问题要有广度,也就是要打开思路。例如:他把“被人民憎恶的人”换成了“鱼肉人民的人”这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结果。只有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才会打开思路,增加思维的广度。通过刚才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强调了思考问题要注意深度和广度,希望同学们努力这样去做。

通过几位同学的改读课文,看来大家对诗中的“有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已经清楚了。现在请大家研究一下,诗中的八个“有的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准备一分钟。

生⑨:我认为应分成两类:一类是对人民有利的人;一类是对人民有害的人。

师:还有吗?

生:(不语、摇头、思考)

师:这样分是正确的。这首诗实际上就写了两种人。一种是有利于人民的人,一种是有害于人民的人。(板书:两种人)请大家研究一下这两种人都有哪几个方面的不同?

生10:我认为这两种人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同,因为诗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师:对,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由于这两种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具体反映在他们的生死上,为了简便,我们说生死不同。(板书:生死)这首诗是纪念鲁迅先生的,他虽然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还有什么不同?

生11:我认为,这两种人的言行不同。诗中写道:“有的人骑在人们的头上‘呵,我多伟大’”,而“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师:很好。记得鲁迅先生有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诗正是先生自身的光辉写照。谁知道?

生12: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对。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是“行”。骑在人民的头上“啊,我多伟大”,这是什么呢?

生齐:言和行。

师:那我们就说言行不同。(板书:言行)

生13:还有思想不同。诗中说:“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师:也对。不过说思想不同是否范围大了一些,谁能换一种更具体准确的说法。

生14:目的不同。

生15:所求不同。

生16:觉悟不同。

生17:追求不同。

师:大家谈了五种看法:“思想不同,觉悟不同,目的不同,所求不同,追求不同。”我们怎样从这五种看法中,筛选出一种最准确,最恰当的说法呢?现在我们采用第一种做法:“排除法”。就是把含义范围过大的、笼统的说法去掉。大家看看哪个说法应该去掉?

生18:“思想不同”范围大。这是刚才您说的。

(众生笑)

生19:我认为“觉悟不同”和“思想不同”差不多,范围也大,也应该去掉。

师:对,觉悟,意思是人思想认识上的醒悟,范围也大。咱们就把“思想不同”和“觉悟不同”去掉。现在还剩下“目的不同,所求不同,追求不同”这三个说法。我们采取“合并法”,就是把意思相同的说法合并,只留下一个。大家看看,这三个说法中,有没有意思相同的?

生20:我认为“所求不同”和“追求不同”意思一样,应该去掉一个。

师:对。你认为去掉哪个好?

生20:去掉“所求不同”,因为“追求不同”意思更明确,也通俗。

师:说得好!咱们就把“所求不同”去掉。现在还剩下“目的不同”和“追求不同”两种说法。我们再采用“分辨法”。就是分辨一下“目的”和“追求”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看看哪个说法更符合诗句的意思。目的,意思是想要得到的结果。追求,意思是争取达到某种目的。大家分辨一下,看看哪个说法准确?

(众生思考,片刻。)

生21:我认为“追求不同”准确。我是从“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这句诗看出来的。“想‘不朽’”就是争取不朽的意思。

师:完成正确。这两种人的追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是争取不朽,想自己千古留名,完全是为个人打算。另一种人足默默奉献,不图个人名利,非常高尚。现在剩下了一种最准确的说法,就是“追求不同”。(板书:追求)这两种人还有什么不同?

生22:还有作用不同。诗中说:“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师:对,作用不同。(板书:作用)

生23:我认为还有下场不同。这首诗的后三节,就是讲的这个问题。(该生读后三节。)

师:意思对,但从感情色彩上看,用在两种人身上都合适吗?你能否改一下,换一个适用于这两种人的词语。

生23:结局不同。

师:改得好!(板书:结局)这首诗告诉我们,这两种人生死不同,言行不同,追求不同,作用不同,他们的结局也不同。为了说明这两种人的不同,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呢?

生24:对比。每一节都是两种人对比。

师:对。全诗从头到尾,处处对比。这是本诗的第一个特点。(板书:对比)下面大家考虑:通过前四节的鲜明对比,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两种人,那么能否将后三节去掉呢?

生25:不能去掉。写后三节是为了前后呼应。

师:对。那前后是怎样呼应的呢?

生26::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结果。

生27:前四节与后三节是因果关系。正因为前四节写了这两种人的不同表现,所以才有后面三节这两种人的不同结果,也就是对他们的议论。

师:说得好!因果关系不能忽视。谁说说,是怎样议论的呢?

生28:对好人歌颂,对坏人责备。后三节说:对人民有益的人,人民把他“记住”“抬举得很高”;对人民有害的人,“人民把他摔垮”。

师:对。对好人的称赞,对坏人的斥责,这就是议论。诗中说“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29:古诗中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想这里是说对人民有益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师:是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者,生命力是无限的。他们逝世之后,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鲁迅先生就是这样。最后一节“抬举”一词是什么意思?

  生30:是说“受人尊敬”。

  生31:是说“受人称赞”。

  师:说得有道理。抬举,意思是称赞或提拔。这首诗有了后三节,就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是非观念,使这首诗有了很强的教育意义。那么,这首诗告诉读者的深刻道理是什么呢?

生32:欺压人民的人,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人民一定把他打倒;为人民服务的人,默默为他人奉献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

生3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师:对。这首诗虽然通俗易懂,但说理深刻。除了通过对比表示肯定与否定以外,还有把两种人不一样的结局,很自然地说了出来,从而达到了评价这两种人的目的。这是本诗的第二个特点:叙述中有议论。(板书:叙中有议)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叙中有议的写法,歌颂了鲁迅先生以及像先生一样的人。下面齐读课文,认真体会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和写法。(师起头:有的人,一、二--)

(生齐读)

师:读得很好。可以看出大家对这首诗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复习一下刚才学过的词语(师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抬举)。

生34:称赞或提拔。

师:对。(铃响)下课。

试题详情

3、师:同学们的替换非常好。经过替换,我们对这两类人[板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学们说说看,他们在哪些方面不同呢?

 [以下内容形成板书]

 生:生死(人生价值)、言行(对人民的态度)、追求(人生境界、人生觉悟)、作用(社会影响、人生观、)、结局("下场"感情色彩不宜)

 师:这样,"有的人"反复出现,一唱三叹,两两对比中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板书],是什么哲理呢?

 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永生。[板书]

 师:下面,我们一齐朗读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诗人对危害人民的人的无情揭露,对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热情赞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

 生:朗读。

 师:很好。现在能背吗?有感情地背诵。

 (注:这是为上市级大型公开课而设计的教案)本《有的人》教学设计之一

试题详情

3、师:找出了他们朗读中的优缺点,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齐读这首诗。

 师:很好。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思想内涵,也可以评点诗人的炼字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等]

 讨论、合作、交流。

 师:好。哪一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打头阵?

 生:讲述。评点。有没有同学补充?

 师:材料准备:

 §1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2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3[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幻灯]诗人冯至的十四行诗《鲁迅》中这样写到--你走完了艰苦的行程,艰苦中只有路旁的小草/曾经引出你希望的微笑。

 §4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5两种人的不同命运。

 §6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师: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幻灯]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师: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幻灯]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生:动笔写。(2分钟)

 师:写好以后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师:同组的同学交流过了,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再请一组同学,我们来打擂台,能不能比上一组说得好。

 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是:

 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沽名钓誉之徒大公无私之士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